BMW E90 335i vs M3
相信不少朋友都會聽說過Turbo 車一經改寫電腦程式後,馬力即可多出約50hp,今日我們便找來兩部改裝程度相約的Turbo 代表BMW 335i 及 NA 代表BMW M3讓大家再次深入研究一番。
BMW E90 335i , 3000cc 直6 Engine 加上雙渦輪推動,原裝馬力已達306hp, 在香港可說是相當夠用,但相信大部分愛車之人都會為愛車進行改裝, 此335i 電腦已被提升至Stage 2,配合上Intake, Downpipe, 中至尾排氣喉,Light weight pulley, 強化點火,Inter cooler , Oil cooler及波箱程式。
操控方面換上了絞牙避震,防傾桿, 1.5 way LSD 以及部分M3下盤部件,最後呔軨設定仿效外國頭尾寬一樣的(Square setups), 在彎中這設定會把推頭情況減少,而車尾動態會有所增加。
另一主角,找來一台3系同屬 E90 的大哥級M3, 此車雖屬於NA Engine,電腦上也被提升至 Stage 2, 配合上Light weight pulley, Intake , Downpipe 及中至尾排氣喉等裝備,NA Engine改裝後馬力提升上雖不及Turbo 引擎明顯,但提升後的V8馬力也不容忽視。
車主在入購前做了很多關於M3的資料搜集,要找四門同級選擇有Meredes Benz C63, 6300 cc V8 AMG 直路加速是十分吸引,但可惜在彎中表現,卻未及M3 靈活,在不同國家的賽道測試中,C63圈速會比M3略為慢點,由於車主會把愛車開到中國的ZIC 及 GIC 賽車場參加Track day活動,所以最後選擇了M3,初嘗M Power 感覺!
外觀篇:
M3 在外觀上,主要分別是比普通3系較寬,頭尾沙板及輪距向外拋出加寬了,原廠已配備四出死氣喉,前泵把及兩側已預留進氣孔讓風直吹至Cooler引擎倉內助散熱,頭冚也有進氣孔讓風直吹至Intake, 突起部分是為V8引擎預留更多散熱空間,車頂採用carbon設計,減去天?可省卻了50lbs。
動力篇:
說到兩車的分別,以原裝車計,一台是420hp/8300rpm 0-100km/h 4.7秒,而另一台是306hp/5800rpm 0-100km/h 5.6秒,原裝計,M3是毫無疑問地比335i快的,但若找來以前同是stage 2 改裝後的335i 跟現在同屬改裝至stage 2 的M3 比較, 可以中肯地告訴大家,0-140km/h 內,加速力可說是勢均力敵, M3的S65 V8 Engine, 在尾段是越踩越有的。相反,335i 的N54 twin turbo 至6000rpm 後便有點唔夠氣現象,另加上油溫問題,車主曾分別把兩部車都開至ZIC 珠海國際賽車場參加Track day活動, 335i 在秋冬氣溫16度左右,跑了兩圈後,油溫便升至130度(已裝上加大oil cooler),以致影響圈速一圈比一圈慢。相反NA engine 的M3,跑了七圈,每圈均可保持平均圈速,油溫才升至130度(原裝cooler),狀態十分穩定。
日常街道,由於335i N54 Engine 配備低扭twin turbo, 是較M3 V8容易發揮, 老實說,在街道上要發揮一台V8 大馬力尾轆車並不容易,以加速論,NA V8 engine在5000rpm以下並未開始發力,要把這台V8 發揮恰當,要感受到M Power 的精隨,那就必須轉檔時常保持在6000至8000rpm區域吧。
波箱篇:
335i 配上的是6速半自動 Steptronic波箱, 在市區上行駛,甚至馬力改裝至Stage 2後,反應相當不錯,日常駕駛十分順暢。而M3 配備的是DCT 雙離合器波箱,轉波反應非常快,如以6波高轉瞬間減速至2波,M DCT 沒有半點遲緩,每一下落波動作,波箱電腦會自行確實是有落場感覺,唯一不足是平日代步略為欠缺了舒適性。
M Power 裝備篇:
M軚盤上有一按鈕,啟動M Button後,MDM (M Dynamic Mode)便介入,整車油門反應,軚盤及變速等反應即時敏感起來,DSC 也會較遲介入,以讓駕駛者與車尾動態有更多溝通,好像把M Power喚醒似的。另外,M GmbH賦予了M DCT 波箱另一技術〝Drivelogic〞換檔邏輯,就是安排在排檔桿之後方,除了於D波與S波模式中各提供5種換檔選擇外〈D1、D2…D5,與S1、S2…S5等〉,第11種「隱藏模式」則需在DSC動態穩定系統關閉後,S6模式才會現身。
秘密武器-Launch Control,首先,要把DSC關閉、將Drivelogic系統切換至S6模式,踩實煞車,再將排檔往前抵住,此時表板內會出現「方格棋」的圖示,代表Launch Control功能已準備,但還要繼續往前抵住排檔桿,並放開煞車腳踏、盡全力踏油門後,系統便會以最合適的轉速設定,最後,鬆開排檔桿的同時,車輛就為往前一躍而出!
操控篇:
雖同是E90, 但操控上兩台車設定是完全不同,以335i 為例,換上絞牙避震及更換一些下盤配件操控上也不及原廠M3底盤那種紮實感覺。
M3裝備上配有EDC 電子避震軟硬設定,日常激走也算是可以的,唯獨EDC是不可調校Camber角度,如需進一步,建議換上競技款式的絞牙避震會較為適合。
另外,M3 原廠已配備了離合器片式LSD, 確實如M GmbH理念,M3是不用改裝,也可上賽道的。
在彎道上表現,當兩車以高速進入在同一彎道時,車呔開始發出叫聲,335i 原裝設定是偏向推頭的,而M3是偏向甩尾的,出彎後,335i Turbo 在2500rpm 已開始發出七成功力,出彎加速反應快。而M3 NA V8 必須保持油門在高轉出彎,才可緊隨其後,坦白說,如要在路況不太平坦的山路把那V8 FR 在彎道中以比較激烈方式(DSC OFF)模式保持高轉駕駛,是一件較危險的事情,路面略帶高低起伏或駕駛者本身比較心急,車尾較易出現打滑情況,有機會把車尾送到對面行車線,建議在街道上行走,以MDM 會比DSC OFF較適合。
如技術較高的朋友,想嘗試以DSC OFF Mode盡情地發揮大馬力FR,到賽道上會比較適合那種較激烈踏盡油門出彎方式,真正感受那種與FR 人車合一感覺。
總結:
兩部車的設定並不一樣,335i 是針對街道日常用的高性能車系,配備Turbo Engine, 輕易改動後,必會一定之戰鬥力,耗油量計也不算大,操控也相對較為平易近人。
而M3就是一台讓你可隨時隨地把他開到賽車場的跑車,由於車重關係,他的加速力並不算很快,但那迷人V8低沉引擎聲音,好像在呼喚駕駛者再踏下油門似的,彎道中那紮實的操控感,確確實實是愛車人士的享受,如果能把M3現車重1650kg 輕量化至1500kg 左右,這樣便真正成為一台擁有超跑加速力,身手敏捷的跑車。
Author: Jeremy Wong
想留意更多二手既寶馬M3″按這“
想關注更多關於車既消息留意住 News & Reviews!
想睇更多關於車既嘢?立即讚好我地 Facebook Page 同 follow 我地既 Instagram。